7月16日上午金来源配资,长篇非虚构文学《“制造”新东莞》新书首发式在广东文学馆举行。南都记者了解到,该书是广东省作协樟木头东莞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重点创作扶持项目、东莞文学院重点签约创作项目。
《“制造”新东莞》由东莞市作协副主席、文学艺术院二级作家吴诗娴,财经作家、安徽省桐城市作协副主席王千马联合创作,以大量实地调研、资料整理、人物采访为支撑,书中从打工文学到“新工业文明”“二亿分之一”的温暖叙事和从“他乡”到“我城”的书写,具有鲜明的新大众文艺特质和特征。
“东莞是一座‘无问西东’的包容之城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。”吴诗娴在现场分享道,对她而言金来源配资,《“制造”新东莞》不仅是一次勇敢的创作实践,更是自己从虚构向非虚构转型的转型突破。
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向欣表示,作品探究东莞“从制造到智造到创造”的进阶之道,讲述东莞“三来一补”的企业故事、“世界工厂”的奇迹故事、“国际制造名城”的创业故事,阐释“东莞制造美学”的科学内涵、文化价值、社会意义,呈现新时代中国工业文化的东莞范本、东莞智慧。同时,作品以对时代变迁的深刻体验,对平凡人物的深情厚意,刻画了从莞商蔡殷宝到“2亿分之一”平凡劳动者的奋斗群像,定格出东莞制造、广东制造、中国制造的昂扬姿态,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洋溢着岭南春来早、人勤地生宝的地域特色和敢于无中生万有、能凭海阔纳百川的创新气质。
东莞是一座制造名城,在这里生长的文学,带着浓厚的工业文明烙印。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张彤飚表示,《“制造”新东莞》这本书所呈现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不仅是经济现象,更是文化命题。东莞希望通过文学的力量,让更多人了解东莞制造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,读懂东莞的韧性、创新与温度。
采写:南都记者 李晓艺金来源配资
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